top of page
作家相片Connexion Psychological Practice Ltd.

認識「心理創傷」:過去創傷影響我們現在與人的表達—Dorothy的故事

已更新:2022年7月29日






Dorothy過去與家人失去愛的聯繫,導致情感上的疏離,不懂得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。她因為在家裏自小沒有和父母有好的结連,學不到怎樣和人相處,對父母也不懂得如何可親密,信靠和依賴,感到極大的疏離,很無奈和孤單。


父母不知道如何關注和照顧Dorothy,也不知怎樣協助Dorothy把內心的需要安全地表達。當Dorothy經歷不到父母的接纳和肯定,得不到父母的擁抱,她漸漸慣於不被重視,對自己缺乏期望。


重理輕情使人面對情緒時手足無措


一路成長,母親用的是理性的教導,作為Dorothy自强不息的榜樣;父親則是缺乏指引,全靠Dorothy自己自由摸索,掙扎求存。因為害怕被父母拒絕,Dorothy自困在自己的安全網裏面,久而久之,內心的需要也逐漸麻木了,常常悶悶不樂,没有激情和盼望,死氣沉沉的,不懂滿足自己的需求,也不懂如何滿足別人的需求。

面對自己的配偶,Dorothy難以情感相依,也不懂情感上靠近孩子,作出鼓勵、循循善誘。Dorothy像母親般用理性教導自己的孩子,自己雖身受其害,但沒有學會改變這種單一的教養模式。日復日,Dorothy使這種一無所覺代代相傳。有時,不知道為什麽情緒就像打翻了五味醋,一塌糊途,在家庭關係中泛起漣漪,不知如何自理。

加深自我了解及觀察能力


漸漸她開始了解自己,這個過程並不容易,需要非常專注自覺去了解自己。她因為不會主動與人结連,慣了沒有人關注,常常好孤單,結果自己也不懂得注意別人的反應面色,觀察力薄弱。

遇到和她同樣不主動的人,就好難打好關係,難於親近,好容易有嫌隙。當她學習去跟人表達內心真實渴望時,她發現先要明白認識自己,對自己的反應了解,學會從心裏面去表達清楚。


情理兼備使表達更真誠、關係更滿足


同樣道理,要明白人就要先了解人,她漸漸學會提高自己觀察自己和別人的能力。有不明白的先向別人表達,了解明白別人真正的意向和感受,久而久之,表達可以有情理,次序兼備, 溝通好,人際關係有好的聯繫,人也滿足了。

當她經過自覺的練習,幫助處理自己的情緒,慢慢可以觸動真情和理念,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學坦白分享自己的掙扎, 面對心裏的恐懼,面對自己,經歷彼此的接納鼓勵,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能力就漸漸提高了。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